新闻资讯 分类
火狐体育官方网站以绿为笔 绘就一江碧水新画卷发布日期:2023-12-09 浏览次数: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贵池,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拥有76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境内拥有一江五河十二湖,域内森林覆盖率达57%以上。在发展过程中,贵池如何守护好一江碧水?怎样呵护蓝天绿野,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以水清岸绿产业优长江(贵池)经济带建设为抓手,近年来,贵池力除“沉疴”减“病灶”,绿色发展底色延展,经济发展高歌猛进,让水与绿、江与城、人与自然在这里“琴瑟和鸣”,全力打造长江贵池段“生态样板间”。

  “起步就要有气势,瞄准病灶,精准发力!摒弃一切与保护长江岸线相违背的人类活动。”对于长江大保护,近年来,贵池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长江岸线,刮骨疗毒、不留后患。

  在长江源头保护的过程中,入河排污口这个关键的“咽喉”不容小觑。为此,贵池区在全省率先启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查家底、测水质、溯源头……2020年,历时3个多月,出动2500余人次,跑遍贵池2415平方公里土地。一系列大动作后,一份详细的入河排污口清单表、“病历单”出炉,成为整治的重要参考资料。随后,贵池区对入河排污口进行“身份认证”、编码联网,并将责任压实到人,安排“河湖长”运用“人防+技防”模式,确保没有一滴污水通过“咽喉”部位进入长江,否则精准问责。

  那么,围堵了入江的污水,产生的污水如何处理?区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石瑞向我们揭秘:“工业生产方面,全面进行技改,运用科技手段使水资源重复利用;生活污水方面,通过污水处理厂尾水出水泵房的余压,将尾水引入到人工湿地,既可缓解生态水量不足的问题,又能让尾水得到自然净化,滋润沿江一带滩涂。”

  据悉,贵池区已对1111个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排查整治,并建立“一口一档”管理台账,建成4个国控断面水质监测站,226个重点入河排污口完成了规范化建设,安装视频监控69处,定期更新二维码信息,实现入河排污口水质状况“码上查”。从监测数据看,目前长江贵池段水质达到Ⅱ类,4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持续保持优良,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在此基础上,贵池区还采取管住船舶港口污染、管住城镇污水垃圾、管住农村面源污染、管住固体废物污染等措施,让污水入江无“可乘之机”,从源头彻底掐断污染之源。

  漫步在贵池区滨江一带,蓝天、白云、绿草、鲜花、公园,在清澈见底的江水映照下,显得格外明媚。走近岸边,江水夹杂着浪花不时拍打着高低起伏的石块。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鱼翔浅底、江豚嬉浪的“名场面”。

  然而,2019年前,却是一幅“人进鱼退”的画面。江边停靠的大多是大大小小的渔船。岸边的风夹杂着浓浓的鱼腥味,不时还能看到三三两两的渔民在江上出没。最让人惋惜的是,成堆被打捞上岸的小鱼仔被渔民随意丢在岸上。“靠江吃江”曾是贵池1000多位渔民的老传统。如何将老观念摒弃?

  这一切要从2019年12月1日,贵池区提前布局“十年禁渔”方案说起。方案印发后,贵池区各部门迅速行动,摸清辖区内共有292户1335人常年以捕鱼为生的“家底”。随后,开启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执法行动,引导渔民“洗脚上岸”。

  全程参与退捕禁捕工作的区农业农村局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副中队长杨景峰感触良多:“渔民捕鱼只是为了求生计,他们大多朴实善良。在听完我们宣讲的政策后,大家十分配合,因为他们对长江有深厚的感情。”以十几岁就开始靠打鱼为生的陈文学为例,他和妻子“洗脚上岸”后,获得了11万元的补贴,随后发展了岸上养鱼事业,还带动了其他渔民就业。同时,他又主动申请加入长江禁捕乌沙联合执法基地护渔队,实现了从“捕鱼”到“养鱼”“护渔”的身份转变。

  除正面引导外,贵池区还率先在全省建成贵池区长江禁渔视频调度指挥中心,建立“信息中心——执法基地——一线人员”智能化三级调度系统,织密了贵池长江禁捕水域监管的“天罗地网”,为禁捕退捕工作夯实技防基础。资源监测结果显示,2022年贵池两个监测点共监测到鱼类40种,鱼类密度2.40千克/1000平方米/小时。相比禁捕前,资源密度增加了287.1%,鱼类资源的密度大幅度增加,恢复的趋势向好。特别是,被称为“长江生态晴雨表”“水上大熊猫”的江豚已多次出现在长江贵池段,充分说明了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的效果。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与一江碧水相映衬,近年来,贵池在76公里的长江黄金岸线大力推进生态复绿补绿增绿,长江贵池段沿岸的绿意也完全铺陈。如今,行走在沿江大堤上,树木繁茂、满目青翠,郁郁葱葱的林海已经成为巍巍长江的坚实屏障,“见江即见绿”早已成为贵池人民的普遍共识。

  自2018年以来,贵池区全面响应安徽省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战略部署,将这项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一号工程”来抓,对长江贵池段岸线进行初步研究和布局。历年来,通过“千万亩森林增长”“林业增绿增效”“长江防护林”“三大一强”以及“池州市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等工程全面加强长江贵池段生态廊道建设。

  如今,走进秋江街道长江普庆段,原先的荒滩早已消失不见,万余株杉树、杨树临江而立,迎风生长,它们4米多长的“身躯”逐渐拔节,已成为长江沿线最坚定的“绿色守卫”。

  “植树造林是一个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抚育期又需要时时留心的辛苦活,但是好在近些年各项政策对我们林农都有倾斜,承包的各项林业项目都实实在在补助到位,林业部门也时常来指导,帮我们理顺发展思路、出谋划策,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动力。”在长江普庆段沿岸的大堤上,看着新种下的树木,秋江圩造林公司现场负责人王兵十分感慨。自2007年起,王兵的岳父陈忠心就开始在长江沿岸植树造林。如今,陈忠心所成立的秋江圩造林公司拥有5名林业种植技术骨干,一家两代造林人已经在承包的2000余亩长江滩涂上耕耘了25年,林业产业在改善长江岸线生态的同时,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2022年,该公司共造林1015亩,用工量达到3000人次,给当地群众带来30余万元的务工收益。

  当前,贵池区因地制宜打造了长江生态廊道望洲公园区域景观林建设示范片928亩,长江生态廊道名优花木产业发展示范片858亩,长江丘陵岗地油茶富民产业发展示范片3040亩,长江生态廊道岸线亩,白洋河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示范片5303亩,松材线虫病危害区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示范片3918亩,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依托绿色家底,贵池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经济发展不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恰恰相反,在推动长江大保护的过程中,贵池区的产业发展一直向绿而行、向新而生。可以说,长江大保护的历程与贵池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历程同频共振、密不可分。

  “要把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在提高绿色产业集聚度、培育绿色产业龙头企业等各方面做好示范。”池州高新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介绍道,建园之初,受发展观念制约,主导产业不明确,发展方向不确定。只要有“菜”,都会往“篮子”里捡。随着发展势头的强劲、发展观念的更新,如今的贵池上下已形成共识:要将“绿色”定义为发展的底色。

  连续5年位列“安徽省百强企业”的安徽友进冠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贵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绿色”作为底色的一个缩影。

  “冶炼分厂熔炼工段是我们公司生产技术的核心区域,这些年来,我们企业的技术人员不断大胆尝试,变革了炉体结构,优化了开炉方式,将业内侧吹炉放铜口从虹吸式变为独家平口式,可以降低炉内熔体温度,每年为系统运行降低煤耗约2万吨,在节约大量生产成本的同时,每年减少碳排放数万吨,刷新了用能新低。”该公司负责人钱亚俊介绍道,当前,该公司单位产品能耗低于国家规定的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各类污染物排放达到行业超低排放标准,实现了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安全健康、节能环保。

  该园区的另一家企业——安徽铭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也是一派繁忙景象,两条总产能80万立方米的全自动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全速运作,经过配料、搅拌、浇注、预养、切割、蒸压养护等一系列工艺流程后,一块块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ALC板材)逐渐成型,即将捆扎装车,运往全国各地。该公司副总经理施政表示,比起传统墙体材料,作为绿色装配式建筑构件的ALC板材,最为突出的特性之一就是“绿色环保”,板材具有轻质高强,保温隔热、隔音防潮等优点,在业内拥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场景,很受市场青睐。

  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长期以来,秉持“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贵池经济发展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不断提升。贵池,正在朝着奋力打造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省级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行区和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目标稳步前行。

  一江碧水,一池山水。76公里长江岸线,是贵池经济发展的“黄金血脉”,也是贵池必须坚守的“绿色底线”。依江而生,凭水而兴的贵池,在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进程中步履不停,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一幅景和人美产业兴的皖江画卷正在徐徐绘就。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